读不懂的马克思地租论
2024-01-07 08:18:01
  • 0
  • 0
  • 0


2024.1.6.8:17

地租论与日常经验感受不符

先说马克思的地租理论。《资本论》第三卷第六篇为马克思的地租理论。包括第三十七章《导论》,到第四十七章,资本主义地租的产生,共计十一章。第三卷1000多页里,该篇占有300余页,近整卷篇幅的三分之一。即此,可见地租理论在马克思理论中地位的重要。

再说读不懂。首先,它跟我们日常生活里的感受不同。因为,它不是从地租作为生产价格角度分析,即不是从地租为生产价格的源泉开讲,而是从地租源头开始界说,即把地租看作剩余价值的具体部分,为地租之所由,创造一个门径。这不是马克思创新,其本有自,那是斯密见解的沿袭。尽管《剩余价值理论》现有目录,不是马克思原作,而是编者拟就,但它是由马克思分析阐述内容概括而来,亦切实于作品内容。《剩余价值理论》I,第三章亚当.斯密,第二节,斯密对剩余价值的一般见解。把利润、地租和利息看成工人劳动产品的扣除部分。“斯密把剩余价值的一种形式,利润形式,表述为工人超出他补偿自己的工资的那部分劳动之上所完成的劳动以后,对于剩余价值的另一种形式——地租,也作了同样的表述。从劳动那里夺走因而作为别人的财产同劳动相对立的劳动的一个物质条件是资本;另一个物质条件是土地本身,是作为地产的土地。”(《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第I册第60页)既然承继斯密,便需要为斯密见解创造一个坚实的基础。

其次,地租理论篇名:超额利润转化为地租。要讲清楚地租的源头,超额利润,或者超额剩余价值,就得说明“超”在哪里。于是,地租理论不是从绝对地租开篇,而是从级差地租讲起。超额利润,不是自然的馈赠,级差地租I,即土地肥力和位置因素便毋须多顾,重点阐释在于级差地租II,它由连续投资造成的土地产出率增加而至,并且最终为地主所占有。这里包括,最差土地为什么会被耕种原因开启,即从这类土地没有地租的假定起头,引出这类土地连续投资的自然情形。

仅仅投资造就产出增加,尚称不起“超额利润”。这就得分析土地所有权对于农产品价格竞争的制约,再次,“最坏的耕地也有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两章,则具体分析土地所有权阻止了竞争和农产品生产价格的形成,以致农产品以高于市场价值的状况出现,成就了农产品领域特殊“利润”,因而被马克思称之为“超额利润”。笔者不治历史,读过的历史著作有限,仅以现实度历史,想象一下历史,好像农产品价格超出市场价值之上,也不是历史事实。今天的实际,农业被视作弱势产业,其价格不仅不能高于市场价值,反而低于市场价值,因而各国政府对于农产品出口,均以补贴形式加以扶持。

且不论现实中建筑业崛起,居民住宅市场火爆,引致城市地价哄抬,以致超高额地租凸显,它能不能被包括在产业利润之内另说。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