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不懂的马克思地租论续
2024-01-12 11:20:36
  • 0
  • 0
  • 0

土地与农产品产出

这节标题,关联农产品生产条件。马克思论,亦及此。但是,马克思关于土地,却给出一个不是劳动创造,没有价值的论说前提。关于土地价格,则由相似于一定量资本,把地租看作一定量的资本利息,反推出土地价格。这样,便把土地作为农产品生产条件意义,开除于其论说范围之外——尽管他也有地租进入生产价格之说。

其次,马克思关于土地没有价值论说,并不排除他关于重农学派,所以把地租看作剩余价值的唯一形式的科学合理界说。详细展述,待下文,这里先就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说几句“题外”话。

凡是与剩余价值源泉探讨关联的理论,才会被马克思关注。因此,詹姆斯.斯图亚特,被马克思看作剩余价值理论的起点,亦其第一章讨论的经济学家。马克思称“斯图亚特是货币主义和重商主义体系的合理表达者”(《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第I册第13页),因为,他区分了绝对利润和相对利润。“绝对利润是由‘劳动、勤勉和技能增进’产生的,究竟它怎样由这种增进产生,斯图亚特并没有想弄清楚。”(同上,第11页)不过,“他的关于‘财富天平在有关双方之间的摆动’的理论,虽然丝毫没有触及剩余价值本身的性质和起源问题,但是对考察剩余价值在不同阶级之间按利润、利息、地租这些不同项目进行的分配,有重要的意义。”(同上,第12页)

接下来,第二章,关于重农学派,开篇就提出了“重大功绩在于”:“他们在资产阶级视野以内对资本进行了分析。正是这个功绩,使他们成为现代政治经济学的真正鼻祖”(同上,第15页)。所以这样说,“首先,他们分析了资本在劳动过程中借以存在并分解成的各种物质组成部分。”“对于他们来说,生产的资产阶级形式必然以生产的自然形式出现。重农学派的巨大功绩是,他们把这些形式看成是社会的生理形式,即从生产的自然必然性产生的,不以意志、政策等等为转移的形式。”(同上)此外,“重农学派还研究了资本在流通中所采取的形式。”(同上)

继而,马克思分析进入具有决定意义的领域,劳动能力价值。“劳动能力作为商品,它的价值规定具有极重要的意义。” (出处同上,此以下,均自第16-19页,不另)“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出现劳动能力的价值和这个劳动能力所创造的价值之间的差额”。“最低限度的工资理所当然地构成重农学派的学说的轴心”,“虽然他们还不了解价值本身的性质,他们却能够确定最低限度的工资的概念”,“在他们研究所必需的范围内,把劳动能力的价值理解为一定的量。”“其次,如果说他们错误地把这个最低限度看作不变的量,在他们看来,这个量完全决定于自然,而不决定于本身就是一个变量的历史发展阶段,那末,这丝毫也不影响他们的结论的抽象的正确性,因为劳动能力的价值和这个劳动能力所创造的价值之间的差额,同我们假定劳动能力的价值是大是小毫无关系。”总之,“重农学派把关于剩余价值起源的研究从流通领域转到直接生产领域,这样就为分析资本主义生产奠定了基础。”

以下,便是重农学派之所以把地租看作剩余价值的唯一形式所由的深刻分析。

首先,“劳动能力的价值和这个劳动能力所创造的价值之间的差额,也就是劳动能力使用者由于购买劳动能力而且取得的剩余价值,无论在哪个生产部门都不如在农业这个最初的生产部门表现的这样显而易见,这样无可争辩。劳动者逐年消费的生活资料总量,或者说他消费的物质总量,小于他所生产的生活资料总量。在工业中,一般既不能直接看到工人自己生产的生活资料,也不能直接看到他还生产超过这个生活资料的余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第I册第19页)

其次,不仅如此,工业产品价值的实现,以买卖为中介,以各种流通行为为中介。而要理解这个过程,就得分析价值。农业不是这样:“过程在生产出的使用价值超过劳动者消费的使用价值余额上直接表现出来,因此,不分析价值,不弄清价值的性质,也能够理解这个过程。因此,在把价值归结为使用价值,又把使用价值归结为一般物质的情况下,也能够理解这个过程。”(同上,第20页)正是由于以上两点,重农学派认为:“农业劳动是唯一的生产劳动,因为按照他们的意见,这是唯一创造剩余价值的劳动,而地租是他们所知道的剩余价值的唯一形式。”(同上)关于工业为什么不创造剩余价值,他们反驳是:“在工业中,工人并不增加物质的量:他只改变物质的形式。材料——物质总量——是农业供给他的。他诚然把价值加到物质上,但这不是靠他的劳动,而是靠他的劳动生产费用,也就是靠他在劳动期间所消费的、等于他从农业所得到的最低限度工资的生活资料总额。”(同上)

除了以上分析之外,马克思还阐述了重农学派关于其观点的另外三个理由:

第一,在农业中,地租表现为第三要素,表现为一种在工业中或者根本不存在,或者只是转瞬即逝的剩余价值形式。这是超过剩余价值(超过利润)的剩余价值,因此是最为显而易见的和最引人注目的剩余价值形式,是二次方的剩余价值。(同上,第21页)

第二,如果撇开对外贸易(重农学派为了抽象地考察资产阶级社会,完全正确地这样做了,而且应当这样做),那末很明显,从事加工工业等等完全脱离了农业的工人(斯图亚特称之为“自由人手”)的数目,取决于农业劳动者所生产的超过自己的农产品的数量。(同上)

第三,一切剩余价值,不仅相对剩余价值,而且绝对剩余价值,都是以一定的劳动生产率为基础的。如果劳动生产率只达到这样的发展程度:一个人的劳动时间只够维持他本人的生活,只够生产和再生产他本人的生活资料,那就没有任何剩余劳动和任何剩余价值,就根本没有劳动能力的价值和这个劳动能力所创造的价值之间的差额了。因此,剩余劳动和剩余价值的可能性要以一定的劳动生产率为条件,这个生产率使劳动能力能够创造出超过本身价值的新价值,能够生产比维持生活过程所必需的更多的东西。而且正象我们在第二点已经看到的,这个生产率,这个作为出发前提的生产率阶段,必定首先存在于农业劳动中,因而表现为自然的赐予,自然的生产力。(同上)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